登录

专访山东大学姚能亮教授:如何跨越海外与国内之间的创新和转化鸿沟?

作者: 李成平 2022-01-04 10:42
专家介绍


1111.jpg


个人简介: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教授/博导、兼任美国居家医疗学院首席科学家、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老年医学系科学家。


研究方向:长期致力于居家医疗科研、管理和教学,研究涉及临床科学、医疗管理和医疗科技。


研究成果:曾组织多场国际、国内居家医疗论坛,2018年开始推动建立中国居家医学和居家医疗体系,服务老弱失能者,2019年获得了美国居家医学会Gilden科学家奖,在JAGS、JCO、Cancer、 JAMDA、Health Affairs、Health Services Research、Medical Care等众多高水平临床和医疗管理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


2018年夏天,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姚能亮教授举家回国,加盟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站在今天的视角,这或许可以看做是姚能亮教授在中国开展居家医疗和养老科研事业的起点。


姚能亮教授本科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后取得了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学位,在企业和政府工作数年后,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医疗政策和管理博士学位。2013年,博士毕业的姚能亮任教于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医学院。


他为什么会选择回国?回国后又做了哪些事情?站在居家医疗这个细分赛道,他又看到了国内医疗创新和转化的哪些细微变化?为解开这些谜题,动脉橙果局对姚能亮教授进行了专访。


居家医疗开始逐步走进中国


姚能亮教授研究的居家医疗,是指医护人员在患者居住场景中,进行详细的问诊,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家庭状况及家庭/社会关系进行妥善评估,从家庭和社会中寻找照护资源,制定医疗和照护计划并执行,最终再评估并更新医疗和照护计划的医疗模式。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患者的居住场景处于社区之中。因此,居家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应该是社区医疗机构或护理机构或开展延伸服务的医院,如基层医疗机构、护理院或延伸护理机构、医院的延伸服务部门,并由医师、护士、康复师、社工等共同协调服务。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预计这一数字在“十四五”时期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此外,目前国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超过4000万。在老龄化趋势加快、人均医疗资源匮乏、各地区资源配置不均的大背景下,老人尤其是基层失能老人,迫切需要新的就医方式。


而经过美日等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居家医疗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来服务好老年患者及其家庭,是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有效策略。可以说,发展居家医疗是社会的需求,也是政府治理国家的需求。


政策的出台,是对居家医疗模式正确性的肯定。2020年12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重点由二级及以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对有居家医疗服务需求且行动不便的高龄或失能老年人,慢性病、疾病康复期或终末期、出院后仍需医疗服务的老年患者等提供相关医疗服务。


面对国内以亿计的需求人群,姚能亮教授回到了祖国,他要在全国推广居家医疗,让长辈们在晚年都能得到 “全人”关怀。


姚能亮教授分享道:“人不仅是个活的躯体,还具有社会性,并且有心理和灵性的需求。所以,医养过程应以人为本,深入患者家里才能获知具体情况。而居家医疗服务可以满足患者在身体、心理、灵性和社会关系的需求,减轻家属的照护负担并改善他们的生命质量。”


科研创新不能“单打独斗”


目前,姚能亮教授带领着一支国际化、跨学科的科研团队,针对中美的民生需求开展居家医疗研究。关于国内的科研,团队与地方政府、医养企业、老龄科学名校合作,在临床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科学和基础医学四大学科领域融合协同,产出了一系列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


作为首批入选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智库的20位专家之一,姚能亮教授在积极推动着国内医养健康产业的发展。2019年,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以该智库为基础,整合相关学科资源,申请成立了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研究院,姚能亮教授担任该研究院负责人。


自成立以来,山东大学医养健康产业研究院是以医养产业创新创业研究和政产学研用融合研究为两大主要领域,向政府和产业界提供急需的决策数据、研究成果、咨询服务和专家资源,定期发布《全球医养健康产业创新简报》和《Home Care Innovation Weekly Update》。 


据介绍,姚能亮教授国内课题团队分为四个科研小组,由山大的学生、青年老师、博士后和专职的科研人员等跨学科人才组成,专注于数据科学、数据可视化、软件开发等。团队科研领域则主要包括老年医学、老年学、居家医疗、医疗筹资和支付,以及医养产业研究。


在技术落地上,姚能亮教授团队在中美两国皆有实践案例。


以老龄科技创新平台亚沃科技(Xavor)为例。该平台专注于大健康、养老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与服务支持以及养老产业的项目孵化。作为居家医疗专家,姚能亮教授团队辅助亚沃科技进行机器人算法研究、老年人移动能力算法检验等。现在研或完成研究的老龄化项目有养老陪伴机器人、远程医疗、智能出行车、居家上门服务、细微嗅觉仪等。


在国内,姚能亮教授团队还与专注于用药依从性研究的企业联达时代有科研合作,从居家医学的角度为其提供产品研究建议。联达时代是一家由中美双方科研人员创建的创新型企业,主要面向慢病管理,通过智能药盒和软件,连接患者与医疗健康服务机构,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药事服务。


在北美,姚教授与多个医疗机构和科技企业合作,将各类数字健康产品应用到居家医疗场景中。另外,姚能亮教授还开发了全美居家医疗数据库,覆盖所有居家医疗从业人员和医疗机构,详细计算了每个居家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成本。


国内科研转化的土壤尚待培养


姚能亮教授坦言,现阶段,其科研成果在国外的受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国内,其课题团队在国内还在等待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合作。


比如在2018年,姚能亮教授团队在济南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创新模式实践时,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开始接收第一位居家患者;团队曾在济南、泰安、上海和南宁连续举办了四期国际居家医疗培训,邀请了美、日等养老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居家医疗专家,虽然反响不错,但受训医护人员在开办居家医疗服务时遇到很多挑战。


综合两国国情,原因有两点:首先,美国等国家在居家医疗领域已有深厚的研究和实践基础,形成了完善的科研体系、市场环境和培养土壤,国内的居家医疗事业尚处于萌芽阶段,相关的政策配套和支付方式等并不完善;其次,姚能亮教授在美开展多年研究,已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而国内对姚能亮教授团队的市场认知程度还不够。


姚能亮教授也提到,成熟的市场经验也说明了居家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服务人员、服务内容和医疗支付的完善。

 

首先是服务团队应该是多元化的,应该包括全科医生、专科医生、护士、家庭药师、康复师、护工等,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居家医疗服务团队可以更加专业地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健康服务;

 

其次,居家医疗服务内容应包括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生活照料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安宁疗护服务等,满足服务对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我们希望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但同时,‘死亡不是医疗事件’,安宁疗护可以让患者以舒服的方式有尊严地离开。这也是社会的一种进步表现。”

 

再次,在支付模式上,医保支付或成为最理想的方式。目前居家护理服务基本需要患者端自费,因为消费习惯和家庭收入的原因,居家护理服务的发展并不理想。但随着长护险试点的推进,居家医疗在相关政策指导和引领下,在管理模式、医疗模式及服务模式上已有诸多创新。


自2018年以来,姚能亮教授及其团队通过开展居家医疗服务、培训、论坛和科研,总结出了我国现阶段正在发展的三种主要的居家医疗服务模式;


其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基础上发展和完善家庭病床服务;

其二,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通过整合院内、院外医疗资源,开展上门医疗服务;

其三,以民营医疗机构为主,根据市场上不同服务人群和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居家医疗服务。


“全人”关怀是姚能亮教授研究中的高频词。在护理学中,全人关怀是依照全人医治、全人健康的观念,按照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的不同需要提供恰当的治疗和关怀。“人不仅是个活的躯体,还具有社会性,并且有心灵的追求。所以,医养过程应以人为本,深入患者家庭环境才能获知具体情况。但我国现有的医疗资源,还很难提供这样的医疗服务。”


姚能亮教授介绍,要让整个社会认识到长期照护的重要性,让更多人愿意选择长期照护,我国还面临着医护法规有待完善、支付方式有待明确、质量管控体系有待健全、人才/技能有待提升、技术/产品成本有待降低等瓶颈问题。


姚能亮教授号召社会转变思维,将长期健康管理的理念,放在急症诊疗(acute care)和过渡性医养服务(post-acute care)的前面,从实际出发,建立一个多方参与的医疗照护体系。最后,姚能亮教授希望能与更多有志于居家医疗的各界人才同心同行。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李成平

祝你早安、午安、晚安。微信:lichengping27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脑科学、数字疗法快速渗透,千亿规模的康复市场正在被唤醒 | 2021年度盘点

科研成果转化瞄准生物城,重庆康复辅具产业园再添产研新力量

王杰军:延续医者使命,打造领先的疼痛数字医疗平台

专访中国科大张效初教授:如何厘清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的角色转换?

李成平

共发表文章341篇

最近内容
  • 智慧医疗时代,两位院士、百余位学科带头人在如何做健康管理?

    2024-04-17

  • 事关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的未来走向,这场论坛不容错过!

    2024-04-17

  • 北大博士带队,获口腔修复材料产品三类证,订单已超千万元

    2024-04-08

上一篇

联影医疗科创板交表,58亿营收坐稳医学影像设备“头号种子”

2022-01-04
下一篇

儿童言语康复品牌儿语工坊完成天使轮融资,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

202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