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互联网慢病管理大赛落幕,医联讲了一个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作者: 动脉网 2021-09-27 14:53

不久前,北京协和医院举行的互联网医院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全国互联网医院在2018年12月时只有100多家,到2020年12月已发展至1100余家,2021年上半年又新增约500家。

 

互联网医院不断“建成”,行业发展速度令人期待。但发展不能只依靠速度,如何保证高质量发展才是重中之重。9月23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医联互联网医院协办的2021互联网慢病管理大赛全国总结大会在北京落幕,大赛在半年时间里收获了来自全国各地医生提交的参赛病例。这场辐射全国的大型“学术交流”, 让更多医生掌握了互联网慢病管理的新理念、新进展、新技术,推动了行业内的学术交流,也给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风向和思考。

 

互联网慢病管理大赛这半年:规范行业是第一要务


2019年,我国因慢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8.5%,慢病防控工作仍然是整个社会和学界面临的巨大挑战。

 

而互联网技术,为更好的应对慢病防控挑战提供了新的路径。线上支付和配送系统,打通药品推送最后的一公里;通过互联网医院,让患者对接到了更多专家资源,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由此得到提升;患者用药和随访管理档案的线上化,可以有效沉淀医患数据库和精准医疗模式,增加医患的接触频率等。

 

正如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总干事张俊清在慢病管理大赛总结会致辞中提及的,互联网医疗技术让医疗服务可以更好帮助医生服务患者,让整体效率得到提高,令医疗服务惠及更多人。但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基本点上:互联网医疗需要被规范化,需要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医疗高质量发展的法门究竟在哪里。从这次慢病管理大赛,便可窥探一二。

 

这场历时半年的大赛,是中国医师协会和医联在专家和青年医生之间搭建的一座桥梁。通过层层案例筛选和专家评审,让真正的优质案例浮出水面,全国范围内的医生都可以参考、学习。如此一来,优质的医师资源和互联网医疗经验就不仅仅停留在头部,基层医生的病例也可以在行业专家的审阅和点评下进行调整和改进,堪称一场互联网慢病管理“大讲堂”。

 

可以说,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还称不上是“全然成熟”的背景下,互联网慢病管理大赛的这一系列操作,实际上是一次从上而下的“纠偏”,是一次规范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活动。

 

在助力规范行业发展这件事上,医联是认真的。互联网慢病管理大赛,只是践行此目标的诸多事项之一。

 

在今年6月,医联成立了学术委员会,邀请了我国著名肿瘤病因学家程书钧院士,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任主席刘力生等数十位在各疾病领域钻研多年的学科带头人及专家教授,覆盖了肿瘤、内分泌、感染、心血管等多个学科领域。这个大咖云集的委员会,本质上就是为了让医联在做互联网医疗规范化建设的时候,可以参考具有足够权威性的意见。

 

除了集结了“权威的人”,医联也一直在做“专业的事”:持续产出学科建设成果。在今年年中,医联陆续参与制作了《互联网医院糖尿病线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肝癌患者常见药物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互联网管理专家指导意见》。除了这两份已经发布的成果,医联还宣布了《艾滋病互联网诊疗管理专家共识》的启动。两项成果已然发布,一项成果箭在弦上。这几项学科建设成果,也是医联在各个学科上为规范互联网医疗的院外管理过程所设计的行业规范,对于相应病种的治疗都起到了规范化的作用。行业内已经对此有了共同的认知:医联是少数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互联网医疗企业。

 

就在上周,医联在学科建设上又有了新进展:携手十余位国内血管外科共同启动了“血管外科慢病管理新模式探索项目”,该项目的牵头人是著名的血管外科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陈忠教授。陈忠教授还身兼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务。“沉淀数据、项目专家组共同讨论制订并发表专家共识”,持续与业内顶级专家拓展不同病种的互联网管理规范,医联对于学科建设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正如医联创始人、CEO王仕锐提到的,当下以及未来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不是颠覆传统医院,更不是取代,而是传统医疗模式的有力补充。在医联的发展过程中,遵循的逻辑跟传统医院一致,即从学科建设开始,逐步完善线上管理规范。最终实现疾病从早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方位、闭环管理。”

 

如果说专家资源、行业规范为“上”,那么医联正在通过自身的力量自上而下的让互联网医疗行业更加健全。这次的互联网慢病管理大赛,不过是医联学科建设和严肃医疗的一个缩影。

 

不造“空中楼阁” 真实病例反哺行业发展

 

在这次慢病管理大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分享了自己通过互联网平台管理患者的病例。这些病例中不乏各个学科的典型案例,为全国医生通过互联网医疗管理患者“打了样”。更重要的是,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经验,也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考。

 

在互联网慢病管理大赛总结会的在优秀病例分享环节,感染学科第一名获得者刘平庆在进行案例分享时表示:通过医联,刘医生和患者之间可以频繁进行一对一沟通,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就诊体验和治疗依从性。某段时间一款新型的抗病毒药物在当地无法获得,通过互联网平台迅速解决了患者的燃眉之急。

 

呼吸学科第一名获得者刘林霞医生认为:医生全程干预真的不可或缺。在线上可以做到很多线下很难做到甚至无法做到的事情,比如及时随访,特别是劝导戒烟,控制危险因素,督促使用稳定期药物。平台提供给患者一个提醒,就会督促他更好、更快地配合治疗,提高了依从性。

 

内分泌学科第一名获得者朱崇贵特地为他管理的患者定制了互联网慢病管理治疗方案:患者每天监测心率,一天2次,监测大便次数,体重等指标,出现任何不适可随时通过医联在线诊室向他咨询;每周的血常规报告随时在线上沟通,方便调整用药方案。

 

肿瘤科陈凯旋医生在接受采访时坦言:看病其实不难,难的是随访,随访需要消耗很多时间和精力。医联平台会帮助我们更好、更高效地管理患者、帮助患者,告诉患者什么时候该吃药、需不需要调整计量等等。

 

这些来自各地医生提供的、最“鲜活”的病例,讲述的正是医生和患者对于互联网医疗最大的诉求。如张俊清教授在总结会现场提到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医疗服务得到了更广泛的延伸,这种延伸不仅让医疗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同时还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广度、深度以及整体医疗服务的水平。在慢病管理过程中,互联网技术能够把医疗服务从医院扩展到医院外,从线下单纯的‘一对一’管理,变成持续的‘一对多’管理。”

 

但这些病例也在告诉行业:如果只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设计,很容易将互联网医疗建成了“空中楼阁”:只有理论框架而缺乏来自医生的系统性反馈及调整。通过病例的收集,不仅可以让全国各地的医生掌握先进经验,还可以让这些经验反哺到各个病种建立的规范流程之中嘛,实现流程、技术、理念上的优化,形成行业发展自下而上的循环。这也是中国医师协会和医联想通过这次大赛达到的另一个目的。

 

通过自上而下的规范,和由下及上的调整,互联网医疗行业才能有高质量的发展。医疗是一个慢行业,互联网医疗亦然,“高质量发展”必定优先于“高速发展”。通过多方力量共同促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模式,帮助医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并对患者的治疗结果负责,才是互联网医疗公司需要更多思考的问题。

文章标签 互联网医院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动脉网

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好大夫在线王航:互联网医疗服务正迈向“收获期”

互联网医疗园区火爆,除了拿牌照还能做什么?

监管新规驱动互联网医疗“三分”,微医等严肃医疗平台长期受益

广东省中医院与广州微医互联网医院达成合作,共同打造互联网中医医联体

动脉网

共发表文章7645篇

最近内容
  • 【2024出海领袖计划】早鸟招募启动:探索东南亚医疗市场,解锁全球增长新机遇!

    3 小时前

  • 新青年 新未来 | 第八届VBEF未来医疗生态展会 科研成果转化板块剧透

    3 小时前

  • 凯度×伏羲实验室|中国银发人群研究第一期-理解“老”人

    5 小时前

上一篇

阿里健康数字医疗实践:全国首个县域“云上医共体“送优质医疗资源下乡

2021-09-27
下一篇

医联携手权威专家团,共同探索血管外科慢病管理新模式

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