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张伯礼院士:基于中药抗击疫情的成功经验,探索中西医结合创新模式

作者: 焦艳丽 2021-07-03 08:00

6月12日,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和石学敏中医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北大医学中西医结合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共有400余名中西医结合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各界同仁及同学们共同参与此次论坛,在线点击量达600万余人次。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张伯礼分享了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预防、治疗、康复中的成功经验和突出贡献,中医药对新冠肺炎临床疗效的特点和规律,并基于抗疫实践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模式和切入点。动脉网对其精彩观点进行了整编。


微信图片_20210702090431.jpg


中医在新冠病毒肺炎治疗、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0年3月11日,WHO宣布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大流行。中国作为抗疫先行者,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


在新冠肺炎流行之初,张伯礼院士等人根据四个省市20多家医院1000多例确诊患者的证候学依据,成功绘制出了新冠肺炎病情演变图,明晰了新冠肺炎病程、症状、实验室指标以及病理诊断标准,“湿毒疫”的核心证候特点等共识也很快形成。


在我国,中医抗击疫病已经有数千年历史,早在先秦两汉时期,《黄帝内经》就提出“五疫之至,皆相染疫,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伤寒论》将“外感热病”立“六经辩证”分期,奠定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基础。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全程参与,在预防、治疗、重症救治以及康复各个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众多棘手难题。


张伯礼院士分享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四个卓越贡献。


一是有效阻断疫情扩散和蔓延。在新冠肺炎出现早期,严重缺乏相应治疗药物。张伯礼院士率先采取中药漫灌方式控制疫情。通过严格的隔离措施加上中药漫灌方式,武汉确诊人数逐日下降,我国有效阻断了疫情扩散和蔓延。3月18日,武汉新确诊人数清零,宣布我国抗疫第一阶段取得胜利。


二是通过中医综合治疗有效降低患者转重率。由于确诊人数庞大,出现了医院床位“一床难求”的局面。王辰院士提出建立方舱医院收治轻症和普通型患者,既可节约医院医疗资源,也能保证患者得到合理救治。在方舱医院,张伯礼院士提出“中药进方舱,中药包方舱”,采用中医综合治疗,通过汤药、中成药、针灸、推拿、穴位按摩、太极拳、八段锦等手段,提高了治疗效果,将转重率控制在了较低水平(方舱医院平均转重率为2.5%,远低于WHO报告的13.8%的转重率)。


三是中西医结合提高重症患者治疗效果。张伯礼院士表示,针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可以服用生脉饮,帮助患者稳定血氧饱和度。在新冠病毒炎症风暴中,患者服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重要制剂,与抗生素形成协同作用,取得了可观的疗效。


四是中西医结合促进患者康复。中医在患者康复方面有独特优势,在疫情中,张伯礼院士搭建了武汉医护人员康复平台,并组织编写了中西医结合新冠肺炎康复指南。2020年4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康复医学会共同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南(第一版)》。这是国内首份中西医结合康复指南,介绍了中药治疗康复、中医理疗康复、心理康复等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康复方法,对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的康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大疫出良药,抗疫中药宜肺败毒颗粒已上市


根据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成功经验,张伯礼院士从几百份中药组分中筛选出多种有效中药成分,开发出了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宜肺败毒方三种疗效确切、证据成链的中药复方制剂。


其中,宜肺败毒颗粒是我国第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针对疫病的古代经典名方化裁的中药复方制剂之一。


宜肺败毒颗粒由马鞭草、生麻黄、苦杏仁、生石膏、生薏苡仁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宜肺化湿、清热透邪、泻肺解毒的功效,适应症为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湿毒郁肺证。通过鉴定宜肺败毒颗粒中的169个化合物的结构和分子量,发现可以通过286个相关靶向,21条通路调节过度激活的免疫反应,炎症因子风暴、细胞凋亡,从而对抗病毒感染和肺部损伤导致的机体生物分子网络系统。


据了解,宜肺败毒颗粒已经于2020年7月16日获得美国FDA二期临床批件。2021年3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该药品上市。


张伯礼院士总结了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四条基本经验:促进了中医药理论发展,创新提出“湿毒疫”理论,诠释了中医药作用机制,助力中药老药新用以及新药研发。同时张伯礼院士表示:“此次疫情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迪:当出现一个新的传染病时,在前期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的可及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探索中西医结合,形成中国特色医疗保健模式


2020年5月17日至2020年6月1日,我国全部新冠病毒肺炎病例均采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病死率远低于海外。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西医结合旨在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利用中西医各自特点,增强内生动力,做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协同攻关,解决医学难题。张伯礼院士表示,中西医结合分为几个阶段,初级模式为简单的中药+西药,中级阶段为病症结合,高级模式则为中西医融合汇通。中西医结合可从亚健康干预和疾病康复环节切入。缺乏有效的西医治疗手段的疾病也是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例如,在病毒感染、退行性病变、功能性疾病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另外,中医可与西医在肿瘤放化疗、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上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效果,减少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已成创新发展趋势,推动中西医结合发展势在必行。张伯礼院士强调,传统医药要被广泛接受依赖于疗效的肯定,其中的关键环节在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我国已经在中医药临床评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证明了银翘散+麻杏石甘汤治疗甲流的疗效,开展了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以及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研究,张伯礼院士团队建立了中医药临床证据数据库。“未来,我们将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中西医结合,不断探索,不断求证,形成既高于中医又高于西医的结合,形成中国特色医疗保健模式。”

文章标签 中医药观点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焦艳丽

医疗行业观察者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医药创新环境下,中国制药企业如何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石学敏院士:开创石氏中风单元疗法,让中医所及之处,皆有针灸

北京大学药学院屠鹏飞教授:打造肉苁蓉全产业链,培育500亿中药材大品种

韩济生院士:再下一城,93岁神经科学家将针灸切入孤独症治疗

焦艳丽

共发表文章373篇

最近内容
  • 产业转化关键时刻到来,肿瘤病理临床专家详解mIHC临床落地应用

    2024-01-30

  • 国产测序仪行业研究报告:近30款产品宣布商业化,市场重塑窗口期!

    2024-01-17

  • 收费标准明确!多重荧光免疫组化临床落地时机已成熟

    2023-12-07

上一篇

微医两度蝉联“中国卓越管理公司”,以数字化驱动责任医疗体系构建

2021-07-02
下一篇

吸金超10亿,高瓴红杉腾讯布局,这个赛道一夜翻红

202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