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270所第三方医检机构切入个人核酸检测,C端业务能否成为其增长中的新引擎?

作者: 郝翰 2020-05-25 08:00

随着疫情的逐步消散,为了企业复工复产的安全,也对应于个人健康检测的需求,从4月开始,各省市陆续开放面向个人和社会团体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从各省市公布的名单中看,医疗机构仍然占据多数地位,但同时也有大量的第三方医检机构获批直接面向公众提供核酸检测。

 

那么在后疫情时代,各地公布的名单显示出了怎样的第三方医检格局?接收了C端检测需求的第三方医检机构,是否能沿着C端服务的方向再走一程?疫情中大热的互联网医院,又能与第三方医检产生怎样的协同关系?动脉网针对核酸检测中的第三方医检进行了分析。


梯队分层明显,新企业挤入第一梯队


在复工、复学的需求下,为了进一步控制疫情传播,不同省份对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施行了不同的管理方式。个人、单位和学校有了一些新冠检测的需求。

 

动脉网统计了目前全国各省市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第三方医检机构名单,并与公立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进行了对比。从目前已经公布名单的省级行政区和部分省会城市中,我们可以基本了解到第三方医检在国内的分布情况。


 image.png 


目前动脉网统计到国内各省市正在提供个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各类机构中,第三方医检机构只占约10%,其余90%都是公立医院、各地疾控中心等。相较于医疗机构,第三方医检机构的数量仍然偏少。但是第三方医检机构的检测能力更强,每家机构的最大日检测量都可以达到数百到上千份。在面向公众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的同时,还同时承接医院流出的医学检测需求,是本次疫情中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生力军。

 

仅从本次获准提供个人核酸检测的实验室数量上看,第三方医检机构比较明显的划分成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的企业已经基本完成了覆盖全国的业务分布;第二梯队的企业形成了初步的连锁规模,在部分省市有一定影响力;而第三梯队则只有1-2家实验室,基本处于单点运营状态。


image.png 


以往每每提及第三方医检市场,都会将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艾迪康和达安基因并成为四大龙头企业。


金域医学作为国内第三方医检的龙头企业仍然稳居榜首,几乎覆盖了国内的所有省级行政区;迪安诊断则紧随其后,覆盖率超过80%;艾迪康与领头的两家企业略有差距,但仍然处在第一梯队之中。


达安基因本身主要切入的市场是医学检验相关的试剂、耗材和仪器设备供应,其第三方诊断业务主要集中在子公司云康健康上,而2018年下半年,云康健康的其他股东达成了《一致行动协议》。达安基因虽然仍然是云康健康的第一大股东,但不再是控股股东。因此我们无法了解到云康健康近两年的运营情况。但就本次的统计名单来看,云康健康在第三方医检服务领域处于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有一定差距。


本次名单统计中的第一梯队还有凯普生物的医学诊断业务凯普医检和华大基因。


凯普医检在2019年营收达到了8000万,较2018年增幅超过80%,已经属于比较快速的发展速度。而本次疫情又成为了其发展中的催化剂,仅2020年第一季度,凯普医检就创造了约7836万的营收总额,接近其2019年全年的营收。凯普生物可能成为第三方医检企业在本次疫情中的最大赢家。


华大基因则是特检领域,尤其是基因检测领域公认的龙头企业。在本次新冠疫情中,华大基因有10家位于全国各地的实验室提供相关服务,表现出了强大了区域覆盖能力。


第二梯队除了云康健康之外,还包括有千麦医疗、华银健康、博奥检验、大家检验、平安好医(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旗下检测业务)等。仅从覆盖范围上看,第二梯队的企业虽然与第一梯队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是已经形成了连锁规模,覆盖到了多个省级行政区。


image.png 


在第二梯队之后,存在着大量独立运营的第三方医检机构,散落分布于全国各地。这些地区性的第三方检验实验室,总数甚至超过了第一和第二梯队的总和。虽然资源持续向头部集中,但是这些零散分布的第三方医检机构仍然构成了第三方医检机构中最大的企业群体。


疫情是否会成为C端业务的催化剂?


虽然第三方医检在疫情中分担了公立医疗机构的核酸检测需求,但是由于疫情期间医院大量常规诊疗业务停摆,第三方医检在常规项目上的营收大幅缩水。一正一负双向影响下,第三方医检行业在疫情中究竟过的怎么样?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龙头企业的财务表现中一探究竟。市场份额占据最大的金域医学已经披露了自己2020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其第一季度营收同比2019年基本保持不变,利润比例也基本持平。因此,虽然我们看到像凯普医检这样的个例确实在疫情中吃到了红利,但是疫情对于第三方医检企业营收的双向影响几乎正负抵消,第三方医检行业在营收上与往年持平。


但是财务表现只是一方面,个人核酸检测服务为第三方医检打开了新的流量入口,算是其在疫情中的意外之喜。以往第三方医检的客户主要是医院的检验科。第三方医检承接医院的检验需求,为患者直接提供服务的主体仍然是医院。而在本次新冠疫情中,第三方医检机构获批直接向个人或社会团体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中间不经过医院,相当于开辟了C端的流量入口。


那么第三方医检是否有可能会趁此机会,持续面向公众提供医学检测服务?我们可以从服务持续性、满足用户需求和服务方式匹配程度三个维度来分析这一问题。


从服务持续性上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本身几乎不可能会变成常态化发展。这项业务的需求会在疫情消退中逐渐减少。第三方医检想要长久的开展C端业务,需要新的服务内容来接替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否存在合适的服务内容?这就涉及到了另外两个维度的分析。


那么第三方医检能否满足C端用户的需求?单纯的检验需求当然可以满足,但是以患者为主的C端用户进行的大多数医学检验项目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几乎只能通过医院了解到自己要进行哪些相应的检查。另一方面,医学检验需要采取的标本类型,比如血液或穿刺样品,并不适合患者自己在家采集。这也使得患者更倾向于去往医院进行医学检验。也就是说,第三方医检机构很难满足患者在检验项目选择和采样上的需求。这些需求仍然需要有医疗资质的医疗机构提供。


本次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具有其特殊性。C端是从自身的健康安全角度出发,产生了进行新冠病毒检测的需求。各省市出台的机构名单,引导C端去往第三方医检机构进行检验,这才将C端客户引流到第三方医检机构中。而且新冠病毒检测的结果只有阴性或阳性,C端用户几乎没有理解成本。这也是为什么监管部门敢于开放个人去往第三方医检机构进行检验的重要原因。


在服务方式上,第三方医检以中心实验室为核心的服务体系对于C端用户来说并不便利。首先中心实验室的分布密度不高,不适合承接大范围的C端业务;其次中心实验室往往地处城市边缘区域,交通不便;第三,中心实验室并没有医疗资质,只能出具检验相关的数据和结果,而不能最终给出医学诊断,所以患者在获取第三方医检机构出具的报告之后,还是要咨询专业的医疗机构获得最终的诊疗建议。


因此根据以上分析,第三方医检想要直接从事toC的医学检测服务,从目前的情况上看,可能还比较困难。


一位资深第三方医检从业者在与动脉网的对话中,同样也没有表现出乐观态度。而他的视角则更多的在监管层面上:“新冠疫情是严重的突发公卫事件,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第三方医检开展toC业务,帮助实现‘愿检尽检’是没问题的。但是这项业务想要长久的发展下去,还有很多监管层面和行业自律方面的问题。”


首先,本次新冠疫情国家其实是在应急情况下为第三方医检开了绿灯。但是疫情之后,国家是否会持续开放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在没有医疗机构介入的情况下为公众提供更多检测服务,还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就是行业的自律性。虽然头部的几家企业已经实现了规模化运营,但是大量分散于全国各地的第三方医检机构能否以自律的态度长期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出现“胡乱检查、夸大宣传”等行业乱象。


事实上目前第三方医检除了国家对于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的验收之外,并没有其他明确的监管条例。行业本身也缺乏有约束力的组织和共识。第三方医检目前主要是为医院服务。作为专业的医疗行业从业者,医院对于第三方医检机构能够做出专业上的判断。然而C端用户并没有这样的判断能力。长此以往大量处于尾部的第三方医检机构,服务能力良莠不齐,有可能会造成行业公信力的下降,对于行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健康管理:第三方医检的toC尝试

 

专业的医学检验业务不容易向C端开展,但第三方医检仍然想要尝试切入C端市场。因此在C端业务上,第三方医检企业其实早已经开始做出自己的尝试。

 

第三方医检提供的检验项目主要分为普检和特检两大类。在特检领域,已经有比较成熟的toC商业模式被开发出来,比如个人基因组检测、肿瘤易感基因检测等。这一领域的企业中也有部分参与到了本次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中,比如锐翌生物和人和未来。

 

这一类toC的业务采集的往往是唾液、粪便、尿液等容易用户可以自行采集,并且易于保存的样本类型。企业同时也会对采集容器进行定制化处理,让样品可以在长途运输中保持生物学活性和基本性质不变。因此,这一类企业只需要1-2个中心实验室,就可以处理来自全国的检验标本。

 

但是由于第三方检验实验室不具有医疗资质,其直接用户提供的检测服务也暂时也只能停留在健康管理方面。

 

而在普检领域,头部的企业也在进行自己C端业务的拓展。其尝试切入的领域,同样是健康管理。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进军体检领域。

 

但是在具体的商业模式上,二者却有着不同的逻辑。金域医学选择了与金融保险合作,做B2B2C的上门体检服务;而迪安诊断则自己成立了迪安健检,开辟直接2C的体检业务。

 

两家企业在最初都开展的轰轰烈烈,但是结果却并不乐观。金域医学的健康体检业务在2019年只实现营收约3600万元,较2018年下滑50%以上。迪安健检在营收的表现上要略好,2019年仍然实现了超过1亿元的营收,较2018年也有11.03%的增长。但是其毛利率只有25.78%,体检门店也没有持续扩张,仍然是浙江省内的五家。这些数据意味着这两家第三方医检的头部企业在初步尝试体检市场之后,都开始战略性放弃这一领域。

 

这种情况可能与体检市场本身的复杂情况相关。但是另一方面,体检与第三方医检可能也有些相性不合。体检对于检验机构的专业水平要求并不高,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管理成本。第三方医检专业水平强,检验成本低的自身优势很难在这一行业中得到体现。

 

想要与自身的业务优势相结合,可能第三方医检还是要想办法从更专业的医学检验方向上找机会。

 

互联网医疗或许能成为第三方医检切入C端的流量入口

 

医院是第三方医检的主要客户,但是医院自己也会有检验科提供相应的医学检验服务;直接面向C端又不能提供诊疗服务和详细的报告解读。那么有没有一个场景,可以提供诊疗服务和报告解读,却无法提供医学检验呢?

 

这个场景似乎说的就是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院的迅速发展,可能给是第三方医检的绝佳机会。

 

自2018年9月起,随着互联网医院牌照的派发、在线诊疗规范的建立和医保支付体系的成熟化,互联网医疗迎来了又一阵高潮。根据动脉网的统计,2020年2月建立的互联网医院达到历史最高的65家,疫情发展推动互联网医院加速建设,并在疫情期间为C端解决了慢病复诊、肺炎咨询等诊疗问题。

 

建立了互联网医院的实体医院辐射范围增大,跨区、跨市、跨省的患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慢病复诊。但是由于各地医疗水平的差异,复诊过程中患者在当地进行的医学检查水平参差不齐,对于线上医生的判断可能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这也就为第三方医检提供了切入的机会。

 

覆盖全国的第三方医检机构可以承接互联网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学检验需求,建立相应的团队进行上门采样,然后通过冷链物流送到中心实验室集中检测。出具的检验报告在送达患者手中的同时,还可以直接传输到负责问诊的对应医生手中。

 

这样的商业路径就能充分利用第三方医检的优势。全国连锁的第三方医检机构可以实现检测服务的大范围覆盖,并且也意味着只有处于前列的企业才有机会切入这一市场,尾部的第三方医检机构会因为覆盖范围小而被自动排除到这一市场外。头部企业的质控水平都已经比较成熟,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检验结果。冷链物流体系也已经非常成熟,能保障标本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对于其他相关方来说,医生可以获得更清晰具体,检验质量有保证的检验报告,有利于其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患者可以在家享受全套的诊疗服务,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完成慢病复诊;互联网医院在检验检测加入后,也可以拓宽自己的受众范围,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具价值的诊疗服务,提高自身影响力。

 

第三方医检一直苦于无法突破自身固有的商业模式。获许互联网医疗,正是第三方医检等待已久的那场东风。

文章标签 检验中心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郝翰

医疗健康领域观察者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精彩内容推荐

专访奈特瑞董事长曲毅:要实现ChatGPT的应用,还需全力投入数字医疗新基建建设

齐聚海南、集体发声!国家药监局器审、分类、检验专家共话数字疗法注册审批政策法规

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眼内液检测”为精准医疗提供诊断基础|专访智德检验创始人陶勇

【首发】晶睿生物完成50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聚焦病原体核酸现场快检

郝翰

共发表文章258篇

最近内容
  • 信达生物和ETANA联合宣布达攸同印尼获批,君联资本促成“出海”合作背后的故事

    2022-06-14

  • 顶级机构重押,AI破局药物递送的新尝试

    2022-04-13

  • 营收三倍,毛利四倍,诺辉健康的高速增长还将持续多久?

    2022-03-20

上一篇

北大医疗脑健康:推出“嗨小保”干预孤独症,打造儿童康复领域智慧平台

2020-05-25
下一篇

【首发】SIG领投,立达融医完成数千万元A2轮融资,深化智能医疗服务国内市场布局

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