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近千位医疗人排队参加的这场大会,到底能透露哪些一手消息?

作者: 牟磊 2023-11-25 08:00

下周,医疗行业又有大事发生。

 

11月30日至12月1日,“2023未来医疗科技大会”将在合肥举办。据悉,这是该项大会首次落地合肥,将主要围绕医疗领域前沿技术的趋势与应用展开,目前已吸引近千名产业人士参与,包括100+科技影响力人物、100+家科技企业、800位专业观众等。

 

微信图片_20231120114215.jpg 

其中在科研端,有邓子新杨广中等6位院士以及多位科学家或临床专家坐镇;企业端则是聚集了多家跨国公司、上市公司和明星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包括默克中国医药健康副总裁袁泽之礼来中国副总裁兼CIO白柳晨爱尔眼科总裁李力图湃医疗CEO兼联合创始人王颖奇等;而在资本端,君联、比邻星、金沙江、远毅、浩悦等近20家头部机构也都将悉数参与。

 

事实上,在当前市场寒冬之下,稳住基本盘已是医疗产业链各方的根本诉求,而在此基础上,寻找新的增长曲线也至关重要,此次科技大会之所以能吸引众多医疗领域的产业人士参与,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代表着一种新的产业风向,能够引领科学家、创业者以及投资人去厘清前沿技术领域的发展逻辑,并在一切不确定性中找到最大确定性。

 

所以,这并不是一场普通的产业会议,其中有很多关键点都值得更进一步的推敲。

 

微信图片_20231120114221.png 

扫码报名,了解未来医疗科技大会详细日程

 

当“风投之城”开始发力医药,会发生什么?


此次科技大会落地合肥,并非偶然。

 

过去十年,合肥通过缓建地铁押宝京东方、千亿资金投注长鑫存储、联手战略投资者接盘蔚来汽车等重磅投资,不仅快速跻身万亿产值俱乐部,还培育出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不过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不少主体产业在现阶段已经趋于成熟。以新型显示器件为例,随着京东方、维信诺、康宁等头部企业集聚,合肥目前在新型显示产业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产业集群,年产值已突破千亿,其中液晶显示器件主机业务收入超过全国1/5。

 

眼看着优势产业逐渐逼近天花板,合肥也在极力寻找下一个潜力市场,而目光很快就聚焦到生物医药领域,这一方面是因为医药产业极具硬科技属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庞大的市场体量完全能够支撑合肥向前更进一步。

 

基于此,合肥近几年开始在医疗领域全面发力,尤其是在资本市场端,其投入力度相当之大。据合肥市财政局在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在市政府引导母基金公司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合肥总基金规模爆发式增长,目前已达1546亿元,并且已批准设立参股基金47支,其中生物医药专项基金多达10支

 

而除了基金规模大,其投资模式也在不断迭代。去年3月,合肥市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00亿元。至此,合肥已构建起“政府引导母基金+天使/科创/种子基金+市场化基金”的国有“基金丛林”,基金链条已经愈发完善。

 

对此,合肥本地的医疗企业向动脉网发出感叹,“合肥当前针对不同阶段的项目都有相对应的基金,并且从投前、投中到投后,整个运作流程也完全遵从市场化,非常专业,同时也很积极,另外对被投项目的包容性也很强。”

 

也正是因为如此,合肥近几年在医药领域收获颇丰。据动脉橙数据库不完全统计,过去三年,合肥共在医药领域完成30起融资,其中以合肥产投、合肥创投、合肥高投为代表的一批合肥本地国资出手次数较多,占总投资比例超过一半,并且大多都是A轮以前的早期投资。

 微信图片_20231016114942.png

图1. 近三年合肥国资医药投资情况(数据来源:动脉橙)

 

不过,热闹的并不只是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同样也声量不断。近期,万邦医药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这是安徽CRO领域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同时也是合肥近三年来的第五家上市医药企业

 

而除了在资本市场上发力,在推动医疗产业发展方面,合肥还做了一件“大事”,即在2022年6月正式成立了“科大硅谷”,这也是本次科技大会的举办地。据悉,“科大硅谷”聚焦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生态优化,以中科大等高校院所全球校友为纽带,汇聚世界创新力量,发挥科技体制创新引领作用,立足合肥城市区域新空间,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地示范工程。

 

根据其未来规划,到2025年,“科大硅谷”计划汇聚各类优秀人才超10万名,形成多层次基金体系,基金规模超2000亿元。同时,在产业端,计划集聚科技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创服务机构等超1万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50家以上。

 

透过这些数据,也意味着未来在合肥、在科大硅谷,医疗产业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也是为什么当前有大量企业和投资人扎堆合肥的核心原因。据悉,为促进生态合作,在此次科技大会上,主办方还单独设立了科大硅谷参访环节,并同期举行了政企合作闭门会,大量合作将会在未来很快落地。

 

聚焦原始创新,从0开始孵化初创项目


事实上,在发展医疗产业的道路上,合肥曾经也踩过坑。

 

2013年,合肥宣布与北大未名集团合作,投资200亿共同在合肥建设医药产业园。据悉,合肥选择与未名合作,很重要的一点是看中了其拥有北大背书和上市公司的光环。但事与愿违,2019年,由于资金链断裂,未名集团宣布破产重组,而留给合肥的最新一条消息是在今年1月,未名医药全资子公司合肥未名拟出售房地产及车位,以盘活低效资产。

 

在未名碰壁的合肥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光环就促成的医药产业投资显然行不通。这是因为医药产业的特殊属性,就决定了其很难依靠某一家明星企业,就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横向发展

 

对此,某合肥国资专业人士向动脉网谈到,“生物医药跟半导体以及新能源汽车还是不太一样,虽然市场体量都很大,但生物医药分布的领域更广,产业维度更多也更复杂,并不像半导体或者新能源汽车,它的产业上下游很清楚,然后也很垂直,构建起来相对容易。”

 

基于此,合肥也在调整发展战略。据内部人士介绍,合肥并没有花特别大的精力去把某家大企业的总部迁来,一是操作难度大,二是风险也很高。近一两年,合肥更多的目光还是聚焦在自身,重点在孵化自己的医药产业丛林,然后在丛林里培养种子选手,并推动其成为链主,从而打通产业上下游

 

那么,“种子选手”到底藏在哪呢?答案就藏在此次科技大会里。

 

据悉,在此次科技大会上,共设有多个主题论坛,涉及智能医疗设备、基因测序、生物技术及智能制造、生成式AI、神外外科、心脏外科等细分领域,其讨论的核心都是聚焦于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或者是在现有临床场景中找寻更具创新型的解决方案。


微信图片_20231124162340.png 

图2. 2023未来医疗科技大会议程

 

以生成式AI场景论坛为例,包括医渡科技、深睿医疗、钉钉、云知声、医朵云、南京大经中医、福鑫科创等多家代表性企业都将悉数参与,同时专注于该领域投资的远毅资本上海国科龙晖私募基金也将从资本视角,去洞察这一前沿领域的细微变化和未来发展机遇。

 

事实上,在AI领域,合肥产业基础相当雄厚,目前拥有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并且已集聚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超20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07家,核心企业实现产值609亿元。另外在基础设施上,合肥现阶段已拥有人工智能相关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7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创新平台5个。

 

也就是说,未来在生成式AI与医疗场景的结合上,合肥还有很多投资潜力可以挖掘。不过,这只是其中之一,在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制造领域,合肥同样也是大有可为。

 

众所周知,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是合肥两大特色产业,而这刚好能与医疗器械领域形成有机结合,比如在医疗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影像设备等细分方向,都有产业落地的可能性。

 

以医疗机器人为例,此次科技大会邀请了多位重磅嘉宾,例如在研究端,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广中先生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明君先生。而在产业端,大会更是汇聚了爱博医疗、润迈德医疗等多家机器人领域的头部企业。

 

当然,在生物技术领域,包括基因测序、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也都是此次科技大会讨论的重点。

 

因此,可以看出,创新一定是当前合肥在医疗领域的关键词,当然,这也是整个产业发展的根本,尤其是在资本寒冬以及国产替代的市场趋势之下,创新的产业价值将比以往更加重要。而在另一方面,也可以明显感知到,合肥在创新的基础上也在进行选择,筛选的条件则是自身产业的储备,即尽可能地与优势产业相结合,而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并不需要完全从0到1进行培养,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业风险,还能够将资源整合,实现区域利益最大化。

 

推动前沿成果转化,两大专科学会联合发力


创新力如何释放,是当前医疗行业的一大难题。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9月,我国有效发明专利和商标拥有量分别达到480.5万件、4512.2万件;2022年著作权年登记量达635.3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达到第12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而把目光再聚焦到合肥,作为“风投之城”,合肥近年来创新力日益增强。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GDP过万亿的合肥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第55位、较上年提升18位,全球“科研城市”第16位、前进4位。当前,这离不开合肥近些年在研发上的大力投入,据悉,2022年,合肥市全社会研发投入469.5亿元,同比增长18.98%,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7个百分点。

 

但在高创新力之外,包裹的其实是低转化率,尤其是在医疗领域,其成果转化率相对更低,基本维持在3%左右,这意味着有大量科研成果将无法转化

 

基于此,近些年,无论是政府方,还是产业方,都在思考如何提高医疗领域的成果转化率。比如在政府端,以合肥为例,其不仅颁布了大量支持科研成果转化的针对性政策,另外也专门设立了科大硅谷这一创新载体,其以合肥“智力担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重要纽带,深入链接全球创新源头,为平台源源不断地输送智力资源。

 

而在产业端,以投资方为例,其不仅将投资阶段向更早期延伸,开始关注高校、研究所、医疗机构里的超早期项目,同时也在不断强化机构自身对于早期项目的扶持能力,比如链接更多专业人士和平台,为早期项目做好投后服务等等。

 

因此,在此次“2023未来医疗科技大会”上,成果转化也是一项重要课题。为促进交流,大会还特别邀请了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神经外科学创新与转化分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脏外科技术与工程委员会两大专科学会,聚焦神外和心外两大前沿技术领域,汇聚国内超百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相关产业人士,共同探讨技术和发展趋势、产业创新及合作机会。

 

事实上,无论是从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合肥发展医药产业的内在逻辑来看,创新与转化都至关重要,这也是“未来医疗科技大会”创立的意义,挖掘医疗领域的前沿技术方向,推动更多有临床价值、有市场需求的前沿成果转化。

 

所以,11月30日至12月1日,“2023未来医疗科技大会”期待与您见面!

 

微信图片_20231120114221.png

扫描二维码,即可报名参会

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tg@vcbeat.net。

牟磊

分享
动脉橙
以上数据来自动脉橙产业智库

我们以独创的在线数据库方式,为健康产业人士提供全方位和实时的市场资讯、行业数据和分析师见解。现已覆盖数字健康、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近500+细分赛道,涉及公司名单、招投标、投融资信息、头部企业动态等各类数据并持续更新。

点击 【申请试用】了解动脉橙产业智库更多内容。

牟磊

共发表文章200篇

最近内容
  • 为了推动医工转化,医疗头部企业们都在下一盘怎样的大棋?

    2024-04-28

  • 出海这一暴利赛道:没有巨头,大家当前都是“创业者”

    2024-04-22

  • 首次敲开“国家队”大门,这一医疗赛道已到爆发前夜?

    2024-04-19

上一篇

摆脱对吻合钉的依赖,这家企业获MedTech Innovator投资

2023-11-25
下一篇

知名机构警告,寒冬中VC可能比Biotech更难熬

2023-11-26